11月14日下午两点,由万泰娱乐马克思主义万泰的王奎老师带来的党课“利他还是利己?——95后大学生价值观上的困惑与抉择”在主教学楼409举行,万泰平台2018年下半年发展对象培训班全体学员到场聆听。
党课伊始♌️,王奎老师首先向发展对象介绍了本次党课的选题意义👨🏼🚀。他提出😌,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是同学们自小就讨论和面对的话题👩🏼✈️,已经不算新鲜🤷🏽。但是,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已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关于“90后、00后‘利他’意识淡薄”的批评见诸报端。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4️⃣🥥、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因此,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及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引下,再次讨论“利己”或“利他”这一价值观问题👮🏽,对于新时代青年,尤其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先进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奎老师授课
随后👨👧👧,王奎老师用两个生动的案例👱🏽♂️,为发展对象阐明“利己”或“利他”这一行为选择的前提——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他介绍了汉娜·阿伦特笔下的“平庸之恶(the Banality of Evil)”这一术语的来源🏌🏼♀️,又描述了米尔格伦实验(又称权力服从研究)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指出大多数人不加思考而服从权威,抛弃是非判断而去服从作恶的指示,并以权力和体制的束缚为由为自己开脱责任✏️。这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在服从权威、上级与保有善念、良知之间应如何抉择?王奎老师说道,按照萨特的理论⛺️🔋,人是完全自由的,但自由意味着要为选择负责任。如果服从上级而违背了良知,那么这一行为的后果也只能自己来承担🫅🏼,而不能推脱给体制和权力。
这一关于“平庸之恶”的讲解🤝,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为进一步谈“利己”和“利他”的人生选择做了铺垫🙆♀️。

同学们认真听讲
接下来🚵🏼♀️,王奎老师讲到了“利己”和“利他”作为行为选择前提的含义。利他主义,指帮助别人能够给自身带来快乐,以帮助他人为唯一目的而不希求外来的报答👨🏻🦯;利己主义则是指把个人利益看作高于一切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享受。
最后,王奎老师从现实出发🔸🍏,介绍应该如何在“利己”和“利他”之间做出选择。追求自己的利益是合理的🎩,而为他人谋利益是高尚的,要倡导利他主义的美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合理的人生价值观𓀃🤙🏽,避免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同学与王奎老师交流互动
万泰平台2018年下半年发展对象培训班党课第二讲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顺利结束🤒。通过王奎老师的讲授,同学们从理论前提🏝🧝🏽、基本内涵、现实意义等角度,慎思、明辨“利己”与“利他”的轻重☦️;“平庸之恶”与米尔格伦实验也在同学们的心中激起了涟漪,使大家认真思考“利己”与“利他”选择的自由与责任。相信经过本次党课🦦,各位发展对象将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磨炼意志品质,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以利他和奉献精神,书写出新时代青年的青春华章。

发展对象与王奎老师合影